top of page

義診今與昔

慈濟五十,義診篇。帶您重新看,慈濟的早期義診,如何演變成為,今日從台灣擴及全球的慈濟人醫會規模。以及為什麼,人醫會,會叫做人醫會?又如何召募醫護人員投入。

專題報導

 

慈濟五十,今天起連續五天義診篇。帶您重新看,慈濟的早期義診,如何演變成為今日從台灣擴及全球的慈濟人醫會規模。第一集,我們回歸義診源起,從1972年,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啟用,以及為什麼,人醫會,會叫做人醫會?又如何召募醫護人員投入,今天義診源起,帶您細說從頭。 

 

從台灣早期,看病住院,是一件奢侈的事,到現在醫療普及,就醫方便。慈濟人醫會,結合醫療與慈善的運作,是它現在的面貌。因為現在醫療網密集,而非過去的貧瘠,許多醫院也認養偏鄉醫療,因此,人醫會,從義診轉型到往診,讓關懷也成為一帖良藥。 

 

慈濟人醫會,義診關懷對象,不只本國同胞。外籍移工,也是重點關懷之一,因為他們來到台灣,人生地不熟,生了病也不一定能看病,加上語言隔閡。人醫會在全台,定期為外籍移工舉辦義診,也見證著台灣仰賴外籍移工的需求。而當初,2003首場的義診,是一位菲律賓移工,向身為雇主的慈濟志工,吐露人在異鄉的心聲,從此緣分不斷。 在台灣,外籍移工遍布各角落。 

 

慈濟人醫會,提供的醫療服務,尤其要關注對弱勢族群的關懷,街友就是之一。在台灣,因為貧富差距、經濟結構,街友有年輕化趨勢,而且人數持續增加。統計全台,街友人數超過五千人,每個人背後都是一個故事。慈濟人醫會義診,在都會區,如台中及桃園,維持一個月一次,背後也有堅持。 

 

慈濟人醫會有許多研發,因應義診而生。像是過往,單單牙科診療的器材,就裝了至少半台卡車。有志工發揮金頭腦,更是把牙科52個零件組塞進一個007手提箱,提著出門就能義診。還有像是給輪椅族或身心障礙者專用的牙科診療椅,或許能這麼說,從四十多年前,人醫會義診開始,發明也跟著開始。 

Please reload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