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慈濟援建

學校,是孕育社會未來主人翁的場所。在台灣,許多學校因921大地震損壞,在海外,遭受災難侵襲與一些落後國家的教育場所破舊或毀損。多年來,慈基金會濟援建海內外學校,不論是長期的希望工程,或是暫時使用的簡易教室,都相當注重安全和環保,希望打造會呼吸的房子,給學子們,一個堅固又可以圓夢的希望堡壘。

專題報導

 

台灣的房子普遍都是水泥建築,常忽略採光和通風,慈濟援建學校不論是長期的希望工程,或只是過度時期暫時使用的簡易教室,都相當注重安全和環保,地面大量採用連鎖磚取代水泥,希望打造會呼吸的房子,硬體穩固,軟體也不曾忽略,建築元素融入慈濟人文,賦予校園文化,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上課。 

 

921大地震是台灣人難以忘懷的傷痛記憶,這場百年大震使得全台一千多所學校受損,其中有293所全毀,學生面臨教育中斷的危機,而當時政府只能因應的經費卻只有三分之一,證嚴上人不忍孩子無處上課,認養重建全台51所學校,依照最高標準SRC建築,因為社會的希望在人才,人才的希望在教育,因此定名為希望工程。 

 

學校,是孕育社會未來主人翁的場所,一旦學校校舍成為危險建築,師生安全就沒有保障。根據監察院的統計,台灣有一千多所危險學校,但礙於經費,想要重建,不但得排隊等候,還得靠經費支配,如果偏鄉地區,資源更顯得不足。2015年,慈濟希望減輕災難的影響,接下危險校舍重建的任務,在花蓮、台東、屏東等縣,打造減災希望工程,不只要給學生安全堅固的校園,也要作為社區的避難所。因此,慈濟採用高標準的安全結構建造,並針對各校需求和特色進行設計,期盼打造出教育樂土。 

 

今天看的,是慈濟在海外的希望工程,目前慈濟在海外,共援建了182所學校。援建視其需求,有的如汶川強震,或緬甸風災,也有如多明尼加,在垃圾山中建校,幫助貧困學子,靠教育脫貧。有一輩子不識字的老人家,也在這裡,體認知識的美妙。

 

某些對偏遠又貧困的孩子,慈濟不僅要給他們教育機會,也要給了豐富的教育資源。像是印尼金卡蓮慈濟學校、以及泰北清邁慈濟學校,慈濟辦學,不考慮收支平衡,反而重視,教育出來的孩子,是否品德優良、有沒有善良的心、和上進心。這樣的目的,不僅用教育,扭轉貧困子弟的未來,也為當地培育了人才。

 

2009年八月,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,造成6百多人死亡,當時的大水,更沖毀許多山區房屋與土地,也讓政府開始省思,必須讓民眾遷離山區,休養山林,因此規劃易地重建的永久屋,而慈濟基金會首先與政府合作,在高雄杉林規劃興建永久屋,當時志工出動、居民響應,眾志成城的力量,創下88天就完工交屋的奇蹟,直到現在,經歷過這些苦難的居民,就像從山上移植下來的原生植物,已在杉林大愛園區生根茁壯、重新站起。 

 

慈濟的慈善腳步遍部全球,目前,已經在世界上14個國家,看得見慈濟大愛屋。回顧慈濟的建屋歷史,早在功德會成立的第二年,1967年,就已經展開,當時證嚴上人和弟子還住在普明寺,經濟拮据,不過,卻要為一位孤苦老人─李阿拋蓋房子,這座空心磚蓋的屋子,是第一間慈濟屋,後來,慈濟援建的房屋,都改稱為大愛屋,如果是村落,就稱為大愛村。而距離現在,最新啟用的大愛屋,就在菲律賓獨魯萬,以及奧莫克。 

 

從功德會創立第二年開始,慈濟開始為貧苦居民蓋大愛屋,後來,陸續14個國家援建了一萬八千戶大愛屋,尤其,在斯里蘭卡,以及印尼亞齊,當時南亞海嘯的受災區,這幾年來,成為和平安定的模範社區。在幾十年來,災難過後,慈濟在海外援建不少大愛村,期盼為一個家譜出生命力。災民可以在新住所裡,找到為家人打拚的動力,也可以為事業圓夢,今天的報導,帶您一起了解,災民如何新生與重生。 

Please reload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