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動菩薩助學協會 未來不迷惘
- 李雅萍 楊俊亭 彰化報導
- Jun 13, 2016
- 3 min read
畢業季也是求職轉換工作的旺季,社會新鮮人高不成低不就,找不到最想要的好工作,也不願屈就付出勞力的技術類工作,舉例來說,建築工地缺工情況就相當嚴重,中部有七十家營建業者成立行動菩薩助學協會,幫助偏鄉學童翻轉未來,去年開始更積極推動發願成才計畫,聘請業師進入校園教泥作,激發學生興趣,教導偏鄉學生一技之長,作為營建業培育搖籃,這些學生學成之後,高中畢業就保障起薪五萬元。
芳苑國中校長 謝國士:「別人不願意做的,就是我們孩子的機會,因為我們能夠求得一技之長,來翻轉我們的人生。」
當其他同學準備要上音樂課,芳苑國中和大城國中有十多個學生卻在戶外抹牆壁。全身都是水泥,太陽下滿頭大汗,這是他們的選擇。
大城國中學生 林忠澤:「那個抹一下就賺很多錢,感覺起來好像滿好玩的,至少有個技術,以後可能還可以去做這個工作。」
台灣教育體制以前走的是九年一貫能力導向,漸漸調整為12年國教素養導向,培養學生結合知識學習和應用,辦理國中技藝教育專班。
芳苑國中校長 謝國士:「孩子不怕苦不怕累,他只是怕無聊而已,我們只要能去引導他們去做,我們孩子很願意去做 。」
教育部提出技職教育再造,招生科目當中,農林漁牧及工業招生名額不得調減,跳脫書本,實務選才,104學年四技二專甄選入學辦理非書審就占78.42%,高職生畢業後工作五年以上,可以同等學力報考二技,引進業師協同教學。
泥作師傅 謝東閔:「做這行就是以後走到哪裡,都不用擔心沒工作沒飯吃,都不用擔心。」
謝師傅有三十年泥作經驗,他大聲疾呼,希望手工技藝得以傳承,否則缺工的情況只會更嚴重。
龍寶建設董事長 張麗莉:「會在這個產業,都已經在中老年代,年輕人沒有再繼續注入時,這個產業會越來越萎縮。」
泥作師傅一日工資原本兩千到兩千二,現在已經漲到兩千五到兩千八百元,還找不到人,加上師傅年紀偏大,體力不堪負荷,建築工期平均拉長一成以上。
龍寶建設董事長 張麗莉:「從教育體制我們看到有問題,啟動發願成才計畫。」
建築業等不及了,70家建設和營造公司老闆成立行動菩薩助學協會,2004年成立到現在,十多年來協助兩萬多名偏鄉學生,撥款助學金八千多萬,其中這項「發願成才」計畫,就是培育泥作人才。
龍寶建設董事長 張麗莉:「在我們啟動這些計畫時,他們應該擁有最高榮譽,因為他們是會發芽的種子,而且透過他們的發芽,可能會影響這個社會,甚至可能影響我們未來的教育體制。」
二林工商學生 洪水原:「學這個好處就是沒辦法被替代,這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學會的,業師覺得你可以去做,他們就會帶你去職場,高三畢業保證月薪五萬。」
畢業即就業,希望做到無縫接軌,技藝傳承,還要改變價值觀。
二林工商校長 陳志福:「將來工作上不是一般所謂的匠師,我們希望提升到業師的層級,這也是我們希望達成的另外一項目標。」
用愛培育技術人才,從國中銜接到高中,期望翻轉新世代,翻轉我們的未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