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17世紀開始,世界進入了航海拓荒年代,台灣在太平洋西岸邊縁,海路必經,兵家必爭,經歷了荷蘭、西班牙的占領。

當年,台灣是葡萄牙語Ilha Formosa 的「美麗之島」,還是歐洲冒險家充满想像的蠻荒神祕絕境,在倫敦一個不曾來過台灣的幻想家,竟寫了一本介紹台灣的荒唐小書。

 

台灣從此經歷人類史上少有的坎坷命運。

 

1945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韓戰爆發,美國將台灣納入反共陣線,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,除了每年金援一億美元,還配送麵粉、奶粉,當年用過的麵粉袋上印有中美兩國國旗的握手圖案,成了小孩的衣褲。

 

1965年美國陷入越戰,美援停止,黃春明小說《兒子的大玩偶》中描寫,「天主教堂又再賑濟麵粉」的時代畫上句點,台灣人必需自求生路。

 

1966年,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在台灣花蓮正式成立,當時的台灣不是一個豐衣足食的社會,可是慈善志業竟悄然萌生,原來長期逃難受苦的台灣人,不是等到有錢了才開始行善,而是自己只有一碗飯吃,也願意分人半碗。

 

四百年來,從一個手心向上,等待世界救援的荒地,翻轉成了手心向下,馳援全球的行善之島。

什麼是大藏經?

不是佛陀法力無邊的聲聞傳奇,更不是頌讚經典以求功德的如是我聞。而是慈悲喜捨的當世實踐,特別是弱者相助弱者,無力者為無能者出力,幫助一個人就是啟發一個善心的機縁。

 

50年來,慈濟人行遍天下,在每一個救難現場,以當地住民的用語向災民感恩。證嚴法師曾說,天下最美的是,病人的笑容。一語說盡了50年來,慈濟追求的唯一回報是災難過後,孩子的歡顏與艱苦人的欣然眼神。付出無所求,是知易行難的人生大考驗,而六度的修煉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禪定、精進、智慧,更是日日夜夜的功課。

天下無難事,這才是真正的大藏經。

克難50
bottom of page